4月24日下午,“致力于突破和社会影响的研究:中国和欧洲/北欧/瑞典科技政策前沿动态”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召开。来自中国、瑞典、美国的科技政策专家济济一堂,就科技与创新政策发展前沿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科技政策中心”)副主任梁正主持。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前秘书长,诺贝尔基金董事会前副主席,于默奥大学荣休教授Gunnar Oquist以Fostering Breakthrough Research为题,从自己在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工作经历谈起,通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例子总结了突破性研究的特点与产生规律;瑞典政府研究顾问委员会成员、隆德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Mats Benner以Research policy in Sweden: Trends and Challenges为题,介绍了瑞典科技政策现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刘立以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为切入点,概括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与政策的重要变化;瑞典创新署(VINNOVA)国际战略主管、隆德大学兼职教授Sylvia Schwaag Serger基于最新研究,介绍了金融危机之后北欧国家创新政策和创新体系的变化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清华公管学院院长薛澜的发言题目是Road to Excellence - How Chinese Scientists Move up along the Ladders of Global Scientific Research,通过对中国学者在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顶级期刊列表(ERA)上发表论文的国际比较分析,揭示中国学者国际学术发表、特别是高质量期刊发表快速提升的总体趋势,并探究相关影响因素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知名科技政策专家、宁波诺丁汉大学教授曹聪,以Some Thoughts on the State-le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为题,回顾国家驱动科技发展的相关理论观点,并结合中国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进程进行评述。
科技政策中心资深顾问研究员、原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顾淑林,清华公管学院教授蓝志勇,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樊春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访问学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副教授雷震,以及来自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2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听众围绕中美、中欧科技与创新政策发展前沿,科技资源配置与科研活动组织、突破性研究的产生机制、科研评价等问题与发言人展开热烈讨论。